周福霖,男,汉族,1939年6月出生于广东潮阳,1963年9月参加工作,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2010年担任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,现为广州大学教授,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。在他近60年从事工程结构与抗震减震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生涯中,为我国减震防灾创新技术--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、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奠基性、开拓性贡献,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,以及科技报国的初心与使命。周福霖院士曾获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、建设部劳动模范、广东省优秀教师、广东省南粤创新奖、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、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嘉奖。
一辈子只做一件事,让中国人住上地震中不倒的房子
“我这一生一定要让中国人住上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”,周福霖院士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,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,立志用毕生所学为中国人建造地震“安全岛”。从1976年参加唐山大地震调查开始,他就默默下定决心,一定要建造在地震中安全的建筑,保护国家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 1983年国外留学生涯即将结束时,周福霖面临新的抉择——是回到祖国还是留在加拿大?周福霖认为,虽然在加拿大有优越的生活条件、先进的实验设备,可自己不属于那里,自己属于中国。他在日记中向祖国真情表白,写下感人诗句“我的家园,在遥远的东方。我的家园,有富饶的土地,有锦绣的山河……我的家园,古老的土地已经苏醒。人民需要我,民族需要我,祖国正在呼唤我,我要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!”他说:“唐山地震的经历总在脑海浮起,想起自己许下的诺言,要让更多的中国人住上抗震房、安全房!”就这样,周福霖带着整整13箱书本和资料,毅然回到祖国,踏上了矢志不渝献身祖国工程建设之路。回国后第二年,周福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入党36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,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,为中国人住上地震中不倒的房子,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和热血。如今,82岁高龄的周福霖依然工作在第一线,选优配强团队的支部书记,担任支部第一书记,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,做人做事的态度让团队每一位老师肃然起敬。
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,保驾护航大国工程
周福霖院士承担、履行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,在工程隔震、减震控制领域进行了前沿性、开创型研究,主持完成国家、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多项,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,攻克了系列“卡脖子”技术,创造了许多奇迹。他和团队研发的隔震减震控制领域新理论新技术,为国家超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,主持研究设计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的隔震减震,为我国大型跨海桥梁采用隔减震技术提供范例。还先后完成了广州塔的抗震与风控制系统、故宫博物院文物隔震、汶川灾后援建、核电站隔震技术保护、北京地铁上盖大面积住宅隔地震和地铁运行时的振动、汕头地震区海底隧道隔震减震,主持建造我国首栋隔震建筑楼房获得“中华之最”。周福霖院士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,积极推动隔减震与控制技术应用,努力实现科技造福于民,我国目前隔震建筑已超过15000余栋,涵盖我国大部分省市。2008年汶川地震后,周福霖院士投入到抗震援建第一线,作为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,参加了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抗震减灾会议,为灾后重建制订抗震标准及指导性意见,广东省委授予周福霖院士“广东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,当地政府特授予其“汶川县荣誉市民”称号。知名的“芦山人民医院”,因其设计的“隔震”技术而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完好无损,成为全县唯一的急救中心,挽救了千万重伤人员的生命。
科技领航,让中国标准走向世界
周福霖院士曾兼任联合国工发组织隔震技术顾问、国际隔震减震控制学会(ASSISI)主席,曾主持联合国、中国国家科学基金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等科技研发项目。他致力于提升中国技术在国际领域的话语权,带领我国专家及技术人员,参加国际标准《国际隔震技术标准》制定编写,主持参与编制了国际通用的隔震产品《建筑弹性滑板支座》标准,带领中国迈进了国际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的领先行列。他在广东省汕头市设计建成我国首幢“采用叠层橡胶支座”的隔震住宅楼,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评价为“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”。
以德垂范,教书育人
周福霖院士不仅在科研攻关上尽心竭力、付出毕身心血,他还坚守立德树人初心,担当教书育人使命,得到师生拥护和爱戴。他淡泊名利、为人师表,对年轻教师充满关爱,2016年他把获得广东省首届“南粤创新奖”所奖励500万元奖金,全部交给中心技术团队,用于支持中青年老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工作。他用高尚品德影响、教育周边广大党员同志和师生,培养了多位国家隔震减震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学者,指导了大批研究生和本科生成为业界的骨干和精英。广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—“福霖班”,由周院士任总班主任和总导师。他十分关心“福霖班”的学习成长,定期举办师生见面会,分享宝贵的人生经验,亲自为每位“福霖班”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。几十年来,他坚守三尺讲台,每学期必为本科生、研究生开讲思政课,教育引导学生成长。
即使到了耄耋之年,满头银发的周福霖院士依然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,辛勤耕耘在隔震减震的最前沿,成为我国科教战线上的一位党员红色标杆。